NEWS AND INFORMATION
CONTACT US
市場規模與增速
大宗氣體:2025年中國電子大宗氣體市場規模預計突破195億元,2030年將達2000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(CAGR)8.5%-10.5%。主要需求來自集成電路、顯示面板及光伏產業,其中氮氣、氬氣等大宗氣體占比超65%。
特種氣體:2024年國內電子特氣市場規模約230億元,2025年全球預計達60.23億美元(CAGR 6.39%)。高純度氣體(如六氟化鎢、三氟化氮)需求增速顯著,2030年特種氣體市場占比或提升至45%。
核心驅動因素
下游產業擴張:5G、AI、新能源汽車及光伏產業快速發展,推動高純度氣體需求。例如,2025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預計達500GW,拉動氬氣、氮氣需求增長。
政策支持: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及《半導體產業發展推進綱要》明確國產化目標,政策補貼和稅收優惠加速技術突破。
原材料供應風險
稀有氣體依賴進口:氦氣、氖氣等供應集中于美、俄等國,2024年國內氦氣進口量占比13.4%,地緣沖突加劇供應波動。
能源與運輸成本:2024年全球能源價格波動導致電子大宗氣體成本上漲15%,企業通過長期協議鎖定價格或自建儲備應對。
價格趨勢
大宗氣體:2025年高純氮氣約10元/m3,氬氣15元/m3,價格受產能擴張影響可能小幅下降。
特種氣體:三氟化氮(NF?)價格約500元/kg,六氟化鎢(WF?)達1000元/kg,技術壁壘高支撐價格穩定。
技術進展
高純度氣體:國內企業如華特氣體實現55種氣體進口替代,部分產品進入14nm/7nm產線,但高端氣體(如KrF光刻膠用六氟乙烷)國產化率仍不足8%。
工藝創新:廣鋼氣體自主研發“Super-N”系列制氮裝置,達ppb級純度;南大光電突破KrF光刻膠用氣體純化技術(純度99.9999%)。
國產化挑戰
競爭格局:外資企業(空氣化工、林德集團)占據70%市場份額,國內企業通過成本控制和技術升級逐步提升份額至35%。
研發投入:2025年國內電子氣體研發預計超50億元,同比增長20%,但高端人才短缺仍是瓶頸。
環保標準升級
2024年《電子大宗氣體行業環保標》實施,企業環保投入預計超30億元(CAGR 15%),推動綠色生產工藝普及。
替代技術:低GWP氣體(如六氟乙烷替代SF?)研發加速,預計2030年環保型氣體占比達30%。
區域政策支持
地方政府專項基金扶持關鍵技術攻關,如長三角地區聚焦集成電路氣體供應鏈自主可控。
龍頭企業布局
廣鋼氣體:2025年集成電路現場制氣項目新增產能超100萬噸/年,氦氣進口量國內第一。
華特氣體:光刻氣產品通過ASML認證,2024年研發投入7314萬元,新增8個特氣產品。
投資熱點
技術升級:高純度氣體(如硅烷、磷烷)及混合氣體(C4F8/Cl?)成為研發重點。
新興領域:量子計算、AI芯片需求推動液氦、高純氮氣需求爆發,2030年相關市場規?;蜻_1000億元。
趨勢展望
智能化生產:自動化倉儲與物聯網技術應用提升供應鏈效率,2030年國內企業智能化覆蓋率或超70%。
全球化競爭:國內企業加速出海,通過技術合作搶占東南亞、中東等新興市場。
風險預警
價格波動:氦氣等稀有氣體價格受地緣政治影響顯著,企業需建立價格預警機制。
技術壁壘:3nm以下制程對氣體純度要求達ppt級,國內技術差距或制約高端市場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