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ND INFORMATION
CONTACT US
半導體與顯示面板驅動
電子特氣(如三氟化氮、六氟丁二烯)在5納米以下芯片制程中純度要求達99.9999%,國內企業2025年進口替代率突破40%,國產化進程加速。
AMOLED面板產能擴張帶動氖氦混合氣體需求,預計2028年中國成全球最大顯示面板用氣體消費國。
醫療與新能源領域突破
穩定同位素氣體(如碳-13、氮-15)在癌癥診斷藥物18F-FDG及核聚變燃料中應用擴大,全球碳同位素市場規模年增12%。
氫能源產業鏈推動超純氫氣需求,燃料電池汽車每增1萬輛帶動2000萬元級氣體配套市場。
生產工藝革新
大陽日酸首創從高純度氧氣中低溫分離氧同位素技術,能耗降低30%,占據全球“水-18O”市場40%份額。
智能混配技術普及,氣體純度提升至0.1ppm級,推動航天燃料級過氧化氫需求年增25%。
綠色制造與循環經濟
工業廢氣提純技術商業化,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捕集裝置2027年形成10萬噸級產能,VOCs治理衍生稀有氣體回收市場規模達6億元。
液態氣體運輸半徑擴大300公里,模塊化制氮設備降低中小企業用氣成本15%。
3D打印與高端制造
氬氣、氮氣在金屬3D打印中需求激增,2033年全球3D打印氣體市場規模將達1.67億美元,CAGR 10.3%。
氦氣用于核聚變燃料及量子傳感器,13C開發為分子診斷探針,推動新能源與生命科學領域應用。
航空航天與能源轉型
火箭燃料級過氧化氫需求年增25%,低溫粉碎技術促進食品級二氧化碳在冷鏈物流中消費量突破5萬噸(2026年)。
氫能源儲運技術突破,液態儲氫成本下降20%,推動加氫站建設提速。
區域集群效應顯現
長三角聚焦集成電路用電子特氣(占全國產能60%),珠三角成動力電池氣體創新中心,成渝布局顯示面板氣體基地。
中西部地區依托光伏產業,電子級硅烷需求年增12%,2030年市場規模占整體23%。
政策與標準完善
《電子特種氣體純度檢測方》等12項國標修訂完成,推動國產氣體品質對標國際。
危險化學品運輸新規實施,物流成本增加8%,但行業準入門檻提升,加速淘汰落后產能。
國際巨頭主導高端市場
林德、法液空、空氣化工占據國內高端氣體市場65%份額,尤其在半導體超高純氣體領域保持壟斷。
本土企業加速整合
2025-2030年預計15-20家氣體企業登陸科創板,募資超80億元,產業基金單筆投資規模升至1億元級。
央企戰略投資氫能儲運與半導體前驅體材料,年投資強度保持25%增長。